您现在的位置:海陵智慧教育 >> 教师发展 >> 教育论坛

在“情境体验”中追寻灵动的英语课堂

第二期教师论坛讲稿

作者:周秋萍 来源:泰州市扬桥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4日 点击数:

小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像母语这样的练习场景,因此,一直以来,老师们致力于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然而,简单的图片实物顶多让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很难让他们体验其情。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的语言输出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目标语言的简单重复或是机械替换,缺乏共情的意识。作为海陵区第一批小学英语教师,在转教英语之前,我已经有7、8年的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其中3年同时任教语文和英语,在边教边学、边学边教的过程中,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英语课堂像语文课一样充满真情实感?如何让孩子们的课堂对话更加鲜活而有意义?于是我尝试着从三个方面入手,优化情境体验教学模式,打造灵动的英语课堂。

一、营造生活情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教学内容生活化,将教材的“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进行融合。每当接到一个起始班级,我必精心准备启蒙第一课,带领孩子们寻找生活中的英语,如衣服的大小号,食品包装袋上的英文标识,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的招牌;在教学英文数字时,我常常要求他们说出自家的电话号码、汽车牌号等;每逢圣诞节、元旦等重要节日,我就提醒学生去观察商场里的英文标语,看电视里外国小朋友过节的盛况,让他们理解生活中处处有英语,学好英语就能更好地感受生活,倾听世界的声音。

其次,教学方法生活化,将教学方法与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机结合。比如老师们经常用到的角色扮演和实物辅助。在教I can play basketball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创设篮球馆一角的场景,让学生用真实的篮球来练一练,投一投;在教Time时,就在钟面上拨动时针,边拨边教会学生询问时间的表达方式,把学到的句型进行生活化的运用。再如,运用多媒体重现生活的场景。在教学Asking the way这一课后,我在电脑大屏上出示百度地图,让学生找到自家小区和学校的位置,然后出示百度街景地图让学生模仿教材目标语言问路和指路。这样,学生对于英文表达不再是单调的句型背诵,而是有了生活的意义。

第三,课后作业生活化,将作业要求与家庭生活有效联系。比如,在中低年级,学习床、桌子这类家庭物品的英文单词时,我让学生写英文小标签,贴到对应的物品上,让学生不用死记硬背也能记住这些单词;又如,学完了一个新的对话,我就布置学生和家长或同学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演戏的乐趣;每学期我还为学生挑选符合其英语水平的英文绘本或动画片,让孩子们在观赏中,学会地道的书面表达和纯正的口语腔调。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我指导学生参加英语情景剧比赛,连续四年获得海陵区一等奖,其中,2016年、2017年、2019年获泰州市一等奖,我也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的称号。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思维的发展性

   首先,提供话语空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所谓提供话语空间,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和用英语表达的机会。如每日一话:每天上课前,轮流请一位学生用英语谈论一个话题,随后,其他学生就这个话题进行进一步的追问,以此培养孩子们的听说能力。再如头脑风暴:给学生一个中心词“hobbies”,让他们联想到与其有关的所有活动,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其次,大胆设置疑问,促进学生自主思维。在课堂中,我尽量避免平铺直叙的教学,而是问题引路,调动学生思维和活动的热情。如,在教The lion and the mouse一课时,一开始,我就对学生抛出两个问题:狮子与老鼠相遇会发生什么?它们能成为朋友吗?这两个问题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测,开发其思维逻辑和想象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的欲望。

第三,结合新旧知识,提升学生类比思维。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许多关联,类比思维恰似新旧知识之间的 “桥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一些新词汇时,我们可以顺势引出具有相反意义或意义关联的一系列单词进行批量教学和记忆,如 T-shirt(T恤衫)-shirt(男衬衫)-blouse(女衬衫)等,这样教能够大大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

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了,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多年来,我所教的班级英语成绩在同年级均名列前茅。在今年上半年四年级英语的区统测中,我班学生也表现出色,取得优异成绩。

三、迁移文本情境,助推语言的交际性

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教材文本情境只提供了一个核心片段,无法将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此时就需要我们紧扣文本情境拓展教学内容。

首先,深入情境,丰富语用。教材语言是非常简洁凝练的,我经常对文本的情境再做些巧妙的处理。如,Seeing the doctor一课,教材中只有医生和小病人两人的对话。我加上了陪同看病的家长,由两人对话变成三人对话,虽然教材的情境一点也没有改变,但生成的对话却更为丰富。

其次,延伸情境,补充文本。我经常通过对教材文本价值的挖掘延伸语境,引导学生为故事创编结尾。如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一课,金发女孩看到三只熊大喊“救命”,课文到此就结束了,让人意犹未尽。我就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编对话,为文本加一个“happy ending”,学生的新旧知识被激活,语言运用能力也就得到提升。

第三,迁移情境,自主表达。在教学的巩固拓展阶段,我经常联系实际,迁移教材文本情境,建立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超链接。如由认识Yang Ling的学校迁移到介绍我们的学校,由Mike的暑假计划引申到我们的暑假计划……在贴近生活的语境中,学生实现了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

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持续观察和研究,我逐步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情境体验式”教学策略,撰写了相关论文,并先后参与或主持了2个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我的专业发展也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认可,近年来,获得了泰州市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泰微课学科专家以及海陵区名教师等称号。

老师们,教育生涯,行走如歌,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让我们互助共勉,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并肩携手,砥砺同行!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