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陵智慧教育 >> 教师发展 >> 教育论坛

写十年奋进 话管“活”乐园

作者:朱春凤 来源:泰州市九龙镇中心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2日 点击数:

适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十周年,跨入第十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之际,回望十年风雨,十年征程,九龙幼儿园用初心照亮奋进之路,以优质教育回应时代之声。十年,大家携手并肩一起走过,经过不懈的努力,教师队伍发生了与时代发展相呼应的跨越式进步,突破了十年前区级骨干教师为“零”的局面,如今已拥有一支作风硬、业务精、素质高、爱心浓的教职工队伍。教师有四十多人次在市、区级教育教学大赛中获奖,先后有60%的教师面向市、区执教公开教育教学活动,近二十名教师被评为海陵区优秀班主任,三人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一人为海陵区新锐教师,一人为海陵区新锐教师发展对象,两人为市教坛新秀,两人为区教学能手,一人为区教坛新秀。

队伍的砥砺奋进,推动了保教工作的新实践、大改革,催生了园本课程的萌发,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的建构历程伴随着这十年的步伐。在“一苗一世界 长成有千秋”的办园理念引导下,确立了“循自然之道 成生命之美”的亲自然课程理念。第一阶段(2013年—2015年)初始、萌芽的《走近绘本》阶段,借鉴、初步生成阶段。如:《小熊图书馆》《玩竹梯》《水果沙拉》《小猴的水果超市》《小瓢虫》《剥花生》等活动。第二阶段(2015年—2018年)发展、推进《微农场园本课程》建设阶段,课程开发阶段。第三阶段(2019年9月—至今)深化、融合的《“亲自然”绿色生态》整合课程,课程园本化阶段。

十年间,我们一遍遍地解读、实施《纲要》《指南》精神、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第一步支架》《第二步支架》的引领下,更新理念、改造环境、落实行动,在此过程中,从园长到教师,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人感悟,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幼儿园管理,一定是激“活”管理。具体如下:

2014年,在“泰州市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基地建设”中,在“申报泰州市课程游戏化项目园”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从环境创设入手,创造、设计基于课程主题的环境教育,让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自主性、主动性,从而促进幼儿向期望的方向发展。

师生共创动态、开放的“活环境”

所谓动态、开放的“活环境”,我的理解是:一是充分利用原有环境,发现和挖掘原有环境的特点,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二是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三是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各种教育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根据我园场地的优势进行合理布局,在草坪区增设小土坡、幼儿钻爬的隧道;改建大型沙池,在沙池旁配建自来水管,满足幼儿戏水玩沙的需要;创设泥土区、假山、石子路、小树丛等场所,让幼儿在自然游戏中绽放童真,获得多元的发展;扩大改造骑行区,增添骑行车辆和滑板车,满足幼儿骑行、滑走的需要;同时丰富户外学习区的内容和器材,增设动物观察互动区和饮水休息区。实践告诉我们:让幼儿融入自然,开展有趣的游戏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尽享探索的乐趣。

户外种植一改以后勤人员管理为主的样态,我们从种植计划开始,引领教师、孩子共同商量种植计划。另外,不断总结往年的经验,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果实大、生长期短、适合幼儿种植的瓜果时蔬。如:春天种丝瓜、茄子,秋天种萝卜、大蒜等。以便于孩子们播种、浇水、施肥、观察、发现、探究……

依托《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师生共同优化班级区域创设。设置室内“5+X”项目,在保证五大基础区域的前提下,捕捉、追寻孩子的兴趣,积极创设“X”项目,让幼儿随时随地都能开展自己喜欢的游戏,自主、自由地参与游戏。如在活动室里,利用玩具柜、书柜、挡板等设置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游戏区域,拓展游戏空间;巧妙利用活动室、走廊墙面,设置“涂鸦区”、“编辫子”、“我登上长城啦”等游戏区;走廊上除了公共游戏区域外,设置“停车场”、“擦鞋匠”、“快乐跳跳跳”等游戏。力求在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孩子游戏的身影,看到幼儿自主快乐地游戏,充分体现环境育人的科学观。

家园共建课程资源开发的“活”模式

挖掘和整合区域资源,充分发挥幼儿园对课程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关键所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幼儿园课程资源“活管理”,一定是家园共创课程资源开发的“活”模式。我们幼儿园场地开阔,拥有宝贵的自然资源,那我们就因地制宜、设计方案,与家长一起共同对户外场地的布局进行审议。以“竹、木、沙、水、轮胎、瓜豆”等作为幼儿的基本材料,提出以“自然生态”和“变废为宝”为基调,深挖生态资源,规划设计场地,利用“树间距”、“坡度”、“小池塘”等特性,形成16个体育游戏区,18块种植区。 

我园属于九龙社区,有自己的区位特点,所以充分结合区域、本园特点,在日常的管理中,园部、班级、家长对幼儿园周边资源做好调查,提高师、幼、家长整合资源的能力,将课程资源与区域实际相融合,这样,家园、社区课程资源建设开发“活”起来。与此同时,在幼儿园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定期开展专业的培训与审议,提升各个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使教师清醒认识和了解当前幼儿教育的社会需求、时代特色以及发展规律,敏感、灵活地结合节日、四季、当前社会要事、幼儿园周围的大环境,并结合班级的家庭教育、周边社区,形成一个课程资源建设的“活”模式。

学做并举,激“活”专业队伍

所谓“学”,就是学理论,“做”,就是在实践中探索。我们一直是在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中促进教师成长。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乃是园长“活”管理的重中之重。实践中感悟,教师的专业化,首要的还是要懂得孩子,要读懂孩子,必须聚焦:幼儿观察。

如何科学地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及其情境,以及如何借助《指南》,正确解读理解幼儿的行为,感受其变化和发展,及至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支持幼儿,我与教师们深度学习《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以及相关课程游戏化文件精神,围绕《要求》中五个方面拟定计划,一个一个地学习、对照、研讨、突破。如此循环往复,有力推动了教师队伍的发展。

教师观察采用便签式随手记和重点观察记录相结合的方式,一个月聚焦观察1个区域,详实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不单纯地追求观察记录的篇数,业务学习中分享、交流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了解幼儿的意图,开展“有图有真相”的研讨活动。另聘请专家来园举办讲座、现场指导,进一步引领教师通过照片、录像、记录等方式观察幼儿游戏行为,并通过交流、诊断、反思、审议调整课程策略。大家在生态的环境、融合的文化、创新的理念中受益匪浅,引发教师由“感动”、“激动”到“心动”,进而落实到“行动”。

师生共同建设园本“活”课程

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对现行课程方案的不断调整,在实践中持续改造、优化,以便更有力地落实《指南》目标、促进幼儿发展。我园的课程建构由三大版块构成:主题课程+ 微农场课程+生成课程。目前,课程审议过程中各年级组以《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为蓝本,删减了一些不适宜我园实施的内容。依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规律,增加“微农场”微主题活动课程的审议。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教师在实施以上活动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发现孩子们当前的关注点、兴趣点,从而生成班级微主题活动。如何结合“四时”充分挖掘本土本园的资源,生发“微农场”课程成了我们当前课程建设的重点,难点在于生成班本的或园本的微主题,最终使得我园的课程更加的鲜活、生动、有趣,适宜于孩子们。

“活”管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文化,是渗透在幼儿园日常环境管理和常规管理过程中的,是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我们仍在探索的路上!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