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陵智慧教育 >> 教师发展 >> 教育论坛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读《苏东坡突围》有感

作者:胡振芳 来源:大浦附幼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2日 点击数:

 古人云,“岘首,瘴岭也,羊公一登而名重宇宙;赤壁,断岸也,苏子再赋而秀发江山。”苏东坡的人生轨迹,在黄州打了个死结,他毕生的政治抱负化为一纸空谈,而积聚在他内心的豪情和才气,则摆脱了官场的觊觎,在中国文学史上荡开浓墨重彩的一笔。

品读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心随着文字一起激荡到那个文学迸发无限魅力的时代,文章解析了苏东坡被贬黄州之后内心由愤懑走向旷达,作品有讽刺转向沉思的过程,绘制了苏轼在深陷囹圄之时自我挖掘,直至涅槃重生,由困境突围的壮阔画卷。正如文中所说“一方面是黄州成全了苏东坡,另一方面苏东坡也成全了黄州。”一篇《苏东坡突围》,诠释了“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美学体味,也教诲了普通人如何在沧海横流中秉持品行,经受住时光的砥砺和坎坷的侵蚀。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如此残忍,我们都应报之以歌。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正是经历了乌台诗案这一不堪回首的事件。苟且地拾回一条命,狼狈地由京城奔向蛮荒,所谓的诗书才情都被哒哒的马蹄碾碎,这是苏轼当时的境遇。但他倒下了吗,显然没有。当然,任何人遇此一遭,不可能不沮丧,但苏轼是苏轼,他可以从悲伤中体悟到人生的取舍,在山水间撷取天地精魂。突围,是他人格升华最好的解读。苏东坡是个懂得寄情于他物的智者,他爱饮酒,“一尊还酹江月”;他爱泛舟“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朔流光”;他爱品茶“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正是这寄情之物,把苏东坡从整日的幽怨牢骚中解放出来,让他忘却了身后的是是非非。

当然,从这篇文章中我不仅感受到苏东坡寄情他物排解忧愤的智慧,也品味到他高明的人生哲学——他看似糊涂,实则清醒的人生观。东坡于黄州纵情,批评家看到他的肆意不羁,看到他的荒唐,但是这正是东坡的高明之处,如果一味追求清醒,入世,则如柳宗元一般居则忽忽不知所亡,过于忧心苍生与自己,也许会耗尽人的精力。而苏东坡饮酒喧哗,却也不落得徐文长那般疯癫,他表面上酩酊大醉,实则在思索人生:那“胜读南华”的前后赤壁赋,包含了作者对人生深刻的剖析,苏东坡品茗论道,煮茶听琴,为的是在袅袅幽香中揣摩世态炎凉,体味人生苦乐。如果说人生是一杯茶,苏东坡就是那泡茶者,是长期的贬谪生活给了他品评天下名茶的机会,他的生命之茶才能不间断地泡出诗意的芳香。

然而,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的最深刻的一点,是苏轼对待外物的审美态度,他自己曾评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之所以苏轼会成为苏轼,在于他对世间万物的虔诚与对美的崇拜。现代生活忙碌而琐碎,我们常常会被繁重的事物囚禁,我们常常抱怨生活无趣,然而生活并没有变得单调,只是我们用单调的眼光去审视了一片万紫千红。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少些抱怨,多多品读一些佳作美文,先丰富自己的胸怀,再充实自己的眼眶。“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生活不曾亏待我们,只要我们用心对待,以一个探索者的态度去泡生活这杯茶,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任务,一切挫折、一切痛苦,终究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道风景,眼见的美不美,还是取决于自己!

此文发表于《泰州教育》2017年第一期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