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陵智慧教育 >> 教师发展 >> 小学教研

把自己放低在地平线 ——读《就这样走出乡村》有感

作者:陈娟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2日 点击数: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从乡村走出的“全国十佳班主任”段惠民老师的报告。段老师的报告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启迪,在报告的上半场结束之后,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走上讲台,买了一本段老师所写的《就这样走出乡村》。

暑期里,每天看段老师的《就这样走出乡村》,成了我最大的期待与享受。终于合上了书的最后一页,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记得在一本教育书刊中看到过这样的话语:“我们真的就比家长强吗?真的能点铁成金吗?真的能引导孩子们科学、健康地成长吗?如果你以一棵树的形象站在哪里,告诉孩子们说‘应该这么长’,那么你是在培养孩子,还是在糟蹋孩子啊?”细细品来,这段话耐人寻思,是啊,“除了上帝,谁也不能告诉别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那么谁有资格在孩子的成长中轻易地“指点江山”呢?只是,在消解了老师们自是和神圣之后,老师们能做什么,如何做,还能做成功的班主任吗?段惠民老师的《就这样走出乡村》所折射的教育之光,告诉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把自己放低在地平线。

特级教师郑立平说过:“聪明的班主任绝对不会自己在前面冲锋陷阵,而让学生家长却在后面袖手旁观的”。任何一个班主任如果把自己定位为可以拯救地球的奥特曼,那么他的教育悲剧也就拉开了序幕。智慧的班主任是决不会凭一己之力冲锋陷阵的,因为这种冲锋带来的可能是教育的盲目,甚至是教育的悲哀。

教育,需要借力。借力的前提是班主任不要把自己当做教育的专家,而是当做班级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

段惠民老师构建的服务班级的基本模式就是“一导多体”。所谓“一导”就是班主任是主导。这个主导不是以自己为核心,让所有的教育因素都围绕着自己旋转,也不是主导整个班级发展方向或路径,而是把自己定位为教育的“无知者”,定位为所有教育因素的协调组织者,定位为所有能调动的形成教育合力因素的纽带。而“多体”就是学生是主体,科任老师是主体,学校领导是主体,社会是主体。这些“主体”都是班主任借力的对象,都是为班级发展和孩子成长服务的教育因素。

任何一个班主任如果将自己定位过高,或者将自己的视野仅仅局限于班级,都将是教育的悲哀。例如家长因素,如果一个班主任自认为比家长更懂得教育,那么你肯定错了。作为班主任就应该思考,如何认清自己的作用,如何借家长的智慧来服务于孩子的成长;思考如何把家长拉到班级教育的系统中来,让家长乐于为班级事务提供服务,为班级发展奉献智慧。

段老师是深谙借力的,“碎玻璃事件”他让校长缓入而赢得孩子醒悟的机会;“钢笔架心桥”案例中他会和家长“合谋”影响孩子;“水滴石穿”中他会借社会故事来寻找答案……

放低自己的功能,就能摆正自己的本位,才能汇聚更多的教育资源为自己的教育服务。放低自己,是智慧的前提。

正因为把自己放低在了地平线,段老师才演绎了“从乡村小教师到全国十佳班主任”的传奇。

这是地平线的美丽。如此,你又何必站成一棵树呢?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