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陵智慧教育 >> 教师发展 >> 名师工作室

恰当指导 自然朗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情朗读例谈

作者:陈秀兰 来源:小语名师工作室(一)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31日 点击数: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最常见的手段。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教学新增了这样的话:“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强调。”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强调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读见悟”。但在教学中朗读指导过程性不够,有效性不够,却是普遍存在的客观问题。怎样使朗读指导的过程更实在,更有效?笔者结合几则教学案例略谈一二。

  一、在动作演示中指导朗读

  【教例一】

  一位教师在教学《北风和小鱼》(苏教版一上)中“小鱼听了浮出水面,鼓起圆圆的眼睛说:‘我们就不怕。’”时,是这样进行的。

  师: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小鱼们,你们怕我吗?

  生:我们不怕。

  师:文中的小鱼儿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谁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演示。

  生:小鱼听了浮出水面,鼓起圆圆的眼睛(学生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圆圆的)说:“我们就不怕。”(一边读,一边叉着腰。)

  师:你读得真好,读的时候眼睛睁着圆圆的,大大的,还叉着腰呢!真是个勇敢的小鱼儿!

  师:让我们配合着来读一读,我读北风的句子,你们读小鱼的句子,注意用动作来演示演示——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

  生:小鱼听了浮出水面,鼓起圆圆的眼睛(学生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圆圆的)说(叉着腰):“我们就不怕。”

  【思考】

  动作演示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方法。教学中,富有情趣的比划往往能激活课堂,增强学生的过程体验。上述教例,教师以“小鱼儿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通过体态语言进行演示,朗读过程中,学生眼睛睁得大大的,圆圆的,很好地诠释了“鼓起圆圆的眼睛”,还有的学生用“叉着腰”来表示鱼儿的“不怕”。这种比划演示,使学生的朗读充满了情趣,语感得到了强化,也提高了朗读的效果。

  二、在模仿体验中指导朗读

  【教例二】

  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赶海》(苏教版三下)中“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时,是这样进行的。

  师:你们在家里要长辈答应做某件事,“闹”过吗?

  生(齐):闹过!

  师:现在我就考考你们。我现在就是文中的舅舅,你们就是文中的“我”。谁来和我“闹一闹”?

  (老师选了一名学生,自己坐在桌子旁,手里捧着一本书看着。)

  生(走到老师面前):舅舅你带我去赶海吧!

  师:我今天没空,我正在看书呢,下次再去吧!

  生(摇了摇在看书的老师):舅舅,舅舅,你就带我去嘛,你早就答应过我了。(说着从老师手中“抢”下书放到桌上。)

  师:赶海有什么意思呀!你不是很爱看电视吗?今天,我就特许你看一个下午的电视。

  生:我不,我不!我就要去赶海嘛!(说着就拖起老师来。同学们都笑起来。)

  师:好吧,我就依你去赶海吧,你这个鬼丫头!(同学们鼓起掌来。)

  师: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要读出“闹”的感觉。

  【思考】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要培养语感,就要增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真切感受,链接生活是一种好方法,因为链接生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验。有了体验,学生的情感就更投入,朗读的效果自然就会更好。上述教例,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读出“闹”的语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师生合作将“闹”的过程充分地展示了出来。其实,师生合演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闹”丰富内含的过程。学生增强了“闹”的感受,读出语感就不难了。

  三、在想象对比中指导朗读

  【教例三】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泉映月》(苏教版五下)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刻领悟阿炳失明后的痛苦,是这样进行的。

  师(学习了第三自然段后):是啊,他再也看不到——

  生:那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

  师:再也看不到——

  生:那风景优美的二泉。

  师:再也看不到——

  生:那皎洁如水的月色。

  师:阿炳怎能不叹息,怎能不哭泣呢?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读出读出阿炳的心境。

  生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

  课文是一个整体,脱离了这个整体,过多地对其进行肢解分析,往往会事倍功半。上述教例,教师巧妙地用对比的方法,想象阿炳失明前后的生活,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有了这样的过程,学生再次朗读时就能入情入境了。这种朗读指导,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令人叫绝。

  四、在感悟形象中指导朗读

  【教例四】

  一位教师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六下),出示了第二小节中两句话:“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师: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读后):我仿佛看到天游峰高耸入云,好像风一吹就会动起来似的。

  生:我好像看到九百多级石梯从飞机上挂下来一般,在空中飘飘悠悠,让人心惊胆战。

  师:两位同学说得真好,如此多级石梯,仰望如此之高,简直令人望而生畏,难怪被称为“武夷山第一险峰”。谁能读出峰之高,人之惧?(生深情并茂读)

  【思考】

  文学创作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形象大于思想”,这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的教学就要努力将课本中的文学语言变为学生头脑中丰满的形象,在这可感的形象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努力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上述教例,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带领学生在高山险峰的情境中朗读课文。课堂上,学生进入到了这种情境,朗读非常投入,读出了山峰的险峻,读出了内心的害怕。

  【综述】

  指导朗读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什么方法,最终都是殊途同归——自然的感情朗读。所谓“情动而辞发”,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恰当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的朗读情感发乎于心,与文本、与作者融为一体,从而显得自然从容。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