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陵智慧教育 >> 教师发展 >> 教育论坛

面对新教材,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丁正后 来源: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1日 点击数:

从今年秋学期开始,我市所有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语文教材(以下简称部编教材),不再使用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以下简称苏教版教材)。部编版教材已经使用两个月了,比较两套教材的异同,我想有必要给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以及一年级的家长们提个醒,部编教材相比较以前的苏教版教材,对学习语文有了新的要求、新的变化,在引领孩子学习时需要有新的指向。

翻开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首先会发现新教材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篇目大大超过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材只有一篇,部编教材达到了12篇(段)。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这样的新变化,给我们三点提示:一是我们自身要加强传统文化的积累。比如,第一课,天地人你我他。看到“天地人”,你想到了什么?我想教者得思考,第一课,为何要先学“天地人”?《三字经》有云,“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何谓“三才”,也得清楚才行。再比如,看到语文园地一的数字歌谣:“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你需要想到它是郑板桥的《咏雪》变化而来。只有这样,你才能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价值。二是我们要明白,编者选择这么多的经典国学篇目,其根本目的不是要求分析经典,解读经典,而只是指向识字与写字,是为识字写字服务的。也就是说第一任务依托经典来识字。三是国学经典对孩子的影响是浸润式的,不能是侵略式,现阶段,只需“好读书,不求甚解”即可,不宜过度拔高,影响孩子诵读的兴趣。要知道,孩子记忆儿歌童谣与背诵国学经典的难度其实相差无几,都是靠音韵机械记忆的。对它们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会水到渠成的。

部编教材第二个大的变化是组织单元的方法。部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第一条线索是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选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第二条线索,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以前的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这其实提醒我们要加强语文素养的落实,教扎扎实实的语文,读好书、写好字,学好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做好每一条习题,一些基本训练不能掉,要打牢语文的根基。真正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部编教材最大的变化还体现在对教与学的引领上。比如,一年级教材,新学汉字,再学拼音。与过去比,利大还是弊大?研究中华识字史,究竟哪一种方式是先进的?不能简单地下结论,也不能重复专家的语言,要关注识的人,孩子是如何识字?关注识字的环境,关注汉字本身,用实践来回答。再比如,教材中新增加了一个板块,叫“和大人一起读”。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读?如何体现“一起”?假如孩子是留守儿童,假如父母语文水平有问题,又该如何完成这样的学习要求呢?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智慧去加以解决。

部编教材是面向全国的,为了适应全国,提升通适性,它一定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对我们泰州地区的孩子而言,内容是多了还是少了?难度是大了还是小了?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把部编教材奉为圣经,不敢质疑,只会“教教材”,也不夜郎自大,随意处置教材,一味强调“用教材教”。我们需要科学的、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这套新教材。需要指向孩子的生长,结合校情、学情对它进行校本化改造,拓展、补充、调整、融合、创生,使之成为适合泰州学生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好教材。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